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父母親 聊心事?
有一大部分是因為人人忙碌, 回到家就不想動腦袋。新加坡 著名電視劇《小孩不笨》裡的 爸爸,下班回家跟小孩子講的 第一句話是:「你吃飯了沒?你 吃飽了沒?功課做完了沒?」 三個問號巧妙道出親子之問最 頻繁的「話題」與「問題」。
不想動腦筋,自然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忽略他們幽微的求援訊息,甚至講些自己也不相信的話來說教,孩子便喪失 對大人的信任,很快就會關閉雙方溝通大門,沒效果之外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那麼父母該怎麼辦?
關鍵在於調整自己的角色。 與其用無微不至的照顧,掌控孩子,不如轉換成顧問,把孩 子當成客戶,當「客戶」準備好,確定他們想聽,才發表意見,誠懇的分享感覺。
記得雙胞胎女兒A寶讀高中 時,數學、理化讀得很痛苦。 有一次在段考前做數學題做到崩潰,問我為什麼要讀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麼用? 我很誠實的跟她說,高中的數學有難度,假如以後想讀的 科系跟理工沒有關係,高中數 學恐怕一輩子都用不到,好比打定主意専攻社會人文領域, 數學真的可以不必讀,但是因為目前許多頂尖大學會看數學成績,所以你如果想進好大學讀書,必需克服這個難關。
我沒有說數學多重要,因為 那樣說完全沒有用,我只是 清楚的把制度和事實擺在她眼前,讓她自己做選擇。當我可 以跳脫父母的面子,不用威權 的方式跟孩子互動,青春期的 孩子就會如小時候般,願意與 父母親分享。 其實青少年這個階段的孩子 情緒通常很不穩定,也很極 端,若是家長採取高壓的管教 方式,親子的衝突只會越來越 嚴重。生命有一定的歷程,父母要用更大的耐心與寬容,去 引導孩子度過這個身心成長的風暴期。(20150917商業周刊1453期李偉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