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研究顯示,想快樂就不要提早退休、不要買房子,也不要當律師

在充滿焦慮和不確定性的時代,所有人都在找尋讓生活更快樂的方式,《CNBC》專欄作家帕爾墨(Alex Palmer)檢視了數百項學術研究,訪談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和快樂研究者,他發現選擇某些狀態,你有機會更快樂。


快樂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它與各種不同的心情、情緒、感覺和個人特質有關。帕爾墨檢視了數百項學術研究,尋找有科學支持的、追求長期快樂的方法。

接下來就是其中幾個最有趣的、獲取快樂的訣竅:

1.租房子,不要買房子
「該租屋還是該買房?」這個問題已經折磨人非常久,而且沒有簡單易懂的答案;必須考量的因素非常多,包括個人預算、家庭規模、地點等。

不過,如果你想過得更快樂,答案或許就是租屋。

2017年,《每日電訊報》向5,800位參與者進行調查,嘗試判斷是租房子的人比較快樂,還是擁有房子的人比較快樂,並聚焦於財務狀況對快樂和壓力水準的貢獻。結果顯示,租用單戶住宅的人壓力程度最低。

這項調查發現,租房子的人,住房花費佔支出的比例通常比較高,但擁有房子的人,將金錢列為最大憂慮的機會也一樣高。與擁有房子的人相較,租房的人更有可能表示自己擁有良好生活工作平衡。

此外,租屋者比房屋擁有者更享受在家中放鬆,房屋擁有者比較有可能將旅行列為快樂的重要關鍵。

這不代表租屋一定比較快樂。擁有房子有其好處,買房代表你得費心維護它,也會帶來額外開銷;如果不想處理這些事,就可以考慮租屋,簡化你的生活並減輕壓力。

2.不要提早退休
提早退休是許多人的夢想:誰不想在50歲、甚至是30歲的時候,就擺脫朝九晚五的生活?然而,提早退休不一定有助心理健康,也不一定能讓你更快樂。

跨領域研究發現,提早退休的人,快樂程度通常不如65歲才退休的人。

此外,研究者檢視了美國、英格蘭和11個歐洲國家的記憶力測驗數據,結果顯示,愈早退休,認知能力下滑的幅度就愈大。

這項研究並不代表工作的特定元素有助維持認知能力,但研究共同作者威利斯(Robert J. Willis),也在《紐約時報》的訪談中指出,就算工作本身無法刺激這方面的能力,也有證據顯示社交和人格技能有其重要性,例如早起、與人相處、了解主動和信任的價值等。

一定有很多提早退休的人非常滿意這個決定。任何一個財務規劃師都會告訴你,快樂退休者和不快樂退休者之間的差別,就是退休之前有沒有做好計畫。

看更多:34歲退休不夢幻? 理財專家談早早退休的5個缺點

3.擁抱「變老」
先別管中年危機了,事實上,變老是很不錯的快樂指標。

一項亞伯達大學的縱向研究,找來14-43歲的參與者,請他們自行定義並回報他們的幸福程度。

結果發現,長達25年的研究期間中,參與者在年齡增加之際,通常也會變得更快樂。就算控制了性別、婚姻狀態、失業、健康等因素,快樂程度還是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上升。

重點就是,別再擔心變老了。比較有可能的情況是,無論你5年之後是什麼模樣,你都會變得更快樂。


4.別當律師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在1990年進行的研究發現,律師承受憂鬱之苦的機會,是其他人的3.6倍。研究者指出,律師比較難找到快樂的主因有三:

1.審慎是擔任律師的主要條件之一,那也常會轉化為懷疑一切或悲觀。
2.年輕律師得面對龐大壓力,又沒有太大的影響力;在其他的工作環境中,這樣的工作條件常會導致士氣低落。
3.律師的工作常是零和遊戲,亦即你的勝利是其他人的失敗,隨之而來的超高競爭性,常會拉低工作滿意度。
美國律師協會的2016年研究指出,律師有酗酒問題的比例,高於任何職業族群。

5.有目標的抱怨
研究者針對400位大學生進行調查,詢問他們對現任或前任男女朋友的不滿之處,想藉此了解快樂的人通常會怎麼抱怨。他們發現,快樂的人在抱怨上通常較為「深思熟慮」,亦即他們希望能藉由抱怨,協助解決問題的肇因。

研究者表示,比較注重管控自身抱怨的人,或許比較偏好工具性的抱怨,而非表達性的抱怨。

下一次你準備向朋友抱怨某件事時,可以試著這麼做:別急著開口,先思考一下你的期望,以及該如何改善現況,不要只是單純地發洩。(原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