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家中同時擁有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孩子,該怎麼教??

金錢、時間與關係互相排擠的現代父母
從理財的角度精算,生一個孩子養到大學少說要花上數百到數千萬不等,完全不符合效益,還嚴重排擠到夫妻的兩人世界及自己私人的時間

只是這樣算計難免功利又自私,結婚後我為了穩住出生率頻創新低新低的台灣,也為了滿足高堂渴望抱孫傳宗接待,決定就只生一個

但感性擊潰了理性,媽媽因為覺得老大好乖好可愛,又想生一個一樣的妹妹,所以是幸運嗎(還是不幸XD)?我們準備生第二個,只是當醫生看著超音波說出「恭喜啊!!這一胎是個男生」,媽媽慘叫一聲,因為她滿心期待充滿宇宙念力的吸引力法則,只想生一個女孩,怎麼會料到是個帶把的!!


從只帶一個女孩,到幻想帶兩個女孩,變成一女一男的事實,除了心理需要調適之外,我跟媽媽最需要學習的就是如何重新分配既有的資源,因為金錢、時間、體力以及心理壓力的承受度都是有限的,如果再加上奉養、工作、娛樂需求的互相角力,要如何做適當的配置與調整,實在是一個傷透腦筋又難解的課題!!

在資源互相排擠又角力的情況之下,孩子的教養變成一個更棘手的問題,現代的社會與我們在孩童成長期的差異實在太大,靠著本能及舊有承襲的方式完全無法對應現在孩子的需求,如果幸運的我們好不容易在使出渾身解數,累得個半死的情況下,大致找出一種順手的模式來照顧孩子,例如規勸時,很多人常用的恐嚇法:「如果不乖,警察會來抓你哦!!」當這一招對付老大有用,通常一定會留下來對付第二個。

但是實際上經常發生的情況卻是,小的個性跟大的完全不相同,之前對付老大的技能,在第二個孩子身上難以適用到底是發生甚麼事常常覺得「老大都可以,為甚麼小的就不行」「難道不能都一樣乖嗎怎麼會有一個這麼皮?」父母百思不得其解之餘,心力也越顯交瘁的沮喪與無助!!


很乖的Emma姐姐
 Emma姐姐因為自我要求很高,我們的要求多數都能努力做到好,有時候我們輕輕念個一兩句,好強的她馬上淚眼汪汪,覺得自己做不好,被罵了!! 反應在生活中上則是相當的自律,會自己找事情做、自己玩,乖乖坐在位子上吃飯,自己寫功課、練鋼琴,真的很讓我們放心


 愛玩的YoYo弟弟
YoYo就完全不一樣,說理無效,罵也罵不聽以穿襪子為例,三歲的時候,姊姊早上都能夠先穿好襪子,等媽媽帶她去上學,但現在的YoYo每天就是上演被追著跑,要他趕快穿上襪子的戲碼,

我跟媽媽觀察了好久,發現YoYo真的很愛玩,所以我們試著順應這個天性,將遊戲融入日常的教養中


(情境)某日YoYo在家中撒嬌,想要媽媽幫他穿襪子

YoYo趕快把襪子拿過來,爸爸跟你玩一個遊戲!!聽到遊戲,YoYo馬上拿起襪子很興奮跑過來說,「玩甚麼?」
「來我們先坐下來首先,你先把襪子用手撐開好了嗎?」
「好了YoYo很期待的想要知道到底要玩甚麼
「預備……開始!!...哎呀!!你的腳跑掉了,你的腳跟你說,哈哈,你穿不到我!!」「別跑……快快快又跑掉了,沒有辦法套到,怎麼辦??」我用手把他的腳掌移來移去創造捕抓不到的遊樂氣氛
「別跑……..YA!!我套中了!!YoYo得意洋洋的跟我說
「哇!!另外一隻又跑啦!!......


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教養方法
以傳統的二分法來看,姐姐順從的個性像天使一般,會讓父母覺得頭痛就是YoYo這種,常常被歸類為小魔鬼一樣的調皮搗蛋

我在張老師受訓時接觸到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阿德勒認為早期的手足互動關係及其排行序會創造出個人的生活型態(人格)。排行不同的孩子,因為父母對待的方式不同,因而創造出不同的童年環境,也因此決定了不同的人格。例如:老大,可能比較好權威、高成就動機、重視細節、保守,像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依德就是一個「典型的長子」。老二,可能把老大視為競爭對手,也許比老大有更強的競爭性,像阿德勒本身就有這種「次子性格」,但老二也可能因為自覺無法超越老大,反而放棄努力。老么,受到父母較多的寵愛,但因被照顧太多,有些人在長大後會發現自己很無能,學不到事情,養成被關心的習慣,依賴的性格,而造成日後的適應困難。獨子,雖也有較高的成就動機,但因為沒有手足關係,較少機會學習與人分享、競爭

手足排行釋疑了姊弟個性不同的原因,所以在教養時我跟媽媽就避免用「誰比較好」、「為什麼妳不像誰」這種姊弟互相比較的言語,試著用「姊弟倆各有自己獨特個性」的中性態度,順著他們的性格,找出適合的教養方法期盼能引導他們更認識自己的個性,為自己而活,將來能走出一條快樂又獨立的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