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Emma的零用錢~第一個儲蓄目標:買飯糰

跟小一的Emma約定好要給她零用錢之後,到底該怎麼給,才能建立起完整的金錢觀概念呢?我規畫了3個步驟

1.    「爭取」
大家都玩過大富翁的遊戲,裡頭有個微小但重要的觀念:每次只要經過起點,就可以向銀行領一筆錢。
這個規則傳遞的是:屬於自己的錢要記得拿,珍惜機會。沒有人需要為保護你的錢負責。所以錯過了就失去了,只能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要記得。

所以在發放零用錢的時候,我告訴Emma得每天自己提醒我給她零用錢,我不會主動給他。希望她能從中學習主動爭取、珍惜金錢的能力。

2.    「記帳」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是公司與個人在財務上很重要的3種表格。
當孩子開始拿到第一筆零用錢的時候,其實就是教孩子學習如何製作最簡單的現金流量表來記帳的好時機。

一開始我本來只有畫上日期、收入、支出與項目四個欄位:
日期
收入
支出
項目
829
10
0

因為聽到Emma盤算著要存錢買飯糰,我發現她已經有儲蓄的觀念。於是我協助Emma一起將記帳表格拓展為6個欄位,增加了「盈餘」及「目標」,讓Emma方便把未來支出目標先寫下來(黃色區塊所示),一步步儲蓄,緩步接進目標。

Emma想買飯糰哦?」
「對啊!!

「那飯糰多少錢?」
25元。」

25元要存幾天?」「2天夠嗎?2天可以存多少錢?」
「(歪頭,想了一下)20元,好像不行。」

「那3天可以嗎?」
Emma:「好像可以。」

她認真的在目標一欄用注音拼出ㄈㄢˋ ㄊㄨㄢˊ,再把A4大小的記帳表,仔細摺成可放入之大小,連同剛得到的10元,收進袋內,開心的拉上拉鍊。


日期
收入
支出
項目
盈餘
目標
829
10
0

10
飯糰
830
10
0

20

831
10
25
飯糰
5







3.    「檢討」
發出零用錢後,錢的擁有權就從父母親轉移到孩子身上,我們要尊重孩子對於這筆錢的支配權,透過學習自主管理,才能讓孩子逐步漸建立完整的金錢觀。

但在充滿誘惑的社會中,該如何避免孩子把錢花到不該花的地方呢?

我跟Emma約好,每週(日)固定舉辦「分享會」,將過去1週的現金流量表拿出來一起討論,討論內容包含了3個部份:

(1)   回顧過去(5W2H原則)
    上個星期花了多少錢(how much)在哪裡買(where)?何時買(when)買了什麼東西(what)?為什麼決定要買這件東西(why)?誰跟誰買(who) ?花錢時有發生甚麼特別的事嗎(how)
(2)   當下感受買了東西之後有什麼心得?
(3)   展望未來:下星期有沒有準備什麼目標?


每回Emma領零用錢的過程,都像是場盛大的儀式:頒發完本日的零用錢,我們倆會一齊把數字登錄收入欄位,依序填上支出盈餘,算好當日總數之後,再讓她倒出所有的錢,點算實際的金額。一方面檢驗剛剛的計算結果,一方面也能感受成果的累積。


不同大小的錢幣與紙鈔的認識
只要Emma存滿510元,我就會幫她換一枚50元硬幣;存滿250元,則換成1100元鈔票。以此類推。

因為不喜歡錢幣的味道,Emma用衛生紙把一個50元與510元硬幣從錢袋中取出,拿來跟我換紙鈔。接到100元的時,她聞到不同於金屬的陌生的味道,深吸了一口氣,然後說:「爸,鈔票好香啊!

我忍不住在心裡竊笑著「哈哈!果然是個識貨的孩子,可以分辨得出銅味,也能聞到鈔票的味道呢!」

結果,到了第3天,Emma突然覺得把錢花在買飯糰後,只剩5元,很可惜,遂決定不買了。「那妳有沒有想買的東西?」她思考了一會兒,從記憶裡搜尋出念念不忘的公主城堡。「公主城堡要多少錢才買得到?」「1000元。」

所以,我們又有新的目標了!

透過自主支配零用錢,讓孩子學習財務管理

藉著每週日的分享會,除了增加親子間互動,父母親也可以知道孩子對每筆金錢使用的想法,同時能藉機向孩子傳達自己處理金錢的的觀念。

隨著孩子年紀漸增,透過這樣的分享,能讓逐步讓孩子對於父母親的職業、家庭的收入∕支出、資產∕負債等等議題有更多了解,幫助孩子建構完整的金錢觀念。

無論孩子目前年紀多大,如果希望他們能養成完整、正確的金錢價值觀,父母親一定要試著放手讓孩子管理自己的零用錢,讓他們慢慢建立儲蓄與記帳的習慣,學習如何支配有限的資源,並懂得支出項目∕儲蓄目標的管理……

相信這樣的孩子未來在財務方面,一定相對穩健,且不需為錢煩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