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我忘記領零用錢了><..............

「把拔,你不是說每天都要給我零用錢嗎?怎麼都沒給我?」

我內心暗自竊喜Emma終於問啦!!然後把準備很久的答案說出來:「錯過就沒有囉!就像大富翁的規則一樣,經過起點,玩家要記得向銀行領2,000元。如果沒有來領就沒有了。」
Emma聽了到自己瞬間短少14天的零用錢,難過的大哭。

做錯事可以哭嗎?Emma可以因為少領十四天零用錢而哭嗎?

當然可以!

犯錯、受傷、沮喪、心情不好……都可以哭,我一向鼓勵孩子正常抒發情緒。


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哭就責備:「哭甚麼?自己做錯事還敢哭!」這句話其實挺不合邏輯的,有時我們不小心做錯事,或突然糊塗了,也會抱怨地說「好想哭喔!」禁止孩子哭,不就成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

在當下壓抑對某些事件的想法或感受,很容易演變成日後「翻舊帳」的行為。因為在事情發生時,全然隱藏、壓抑自己的意見與情緒,表面上看似沒意見,沒情緒。過了一段時間後才拿出來說嘴,內心的情緒積累已久,一旦爆發,往往比當初更大、也更驚人,還不如當下適時的宣洩來的好。

做錯事被責罵,孩子可以說「不理爸爸媽媽」嗎?

孩子做錯事被父母責罵、懲處後,可以生氣的說「不理爸爸媽媽」嗎?

當然可以!

孩子的情緒最初都是自然的呈現,如被父母親責罵會覺得羞愧,甚至「見笑轉生氣」,討厭罵他的人。父母親請記得,孩子是因為「事情」被罵而覺得難過,而討厭「當時」責備他的你,不代表孩子討厭你與他過去的一切,也不討厭爸爸媽媽的全部。有時候,孩子「見笑轉生氣」甚至會出手打父母。不過,通常孩子心情恢復後,就會恢復跟父母原本的關係。

因此,當孩子說出情緒性的字眼時,父母千萬不要跟孩子一般見識。

我們很容易聽到父母說:「好!既然你討厭我,那以後你就不要再跟我要求任何事」,「你忘了以前我是怎麼疼你的嗎?!居然因為這種小事就討厭我,過去真的都是白疼了……」。

若是父母在管教小孩時,已經有了負面情緒,那麼當自己聽到孩子的情緒反應時,很容易被激怒,把「當下」的事情擴大,將「以後」、「以前」全部攪和在一起,牽連進來算總帳。如果我們這樣做情緒很容易崩盤,非常危險。建議這時生氣的大人,不妨提醒自己深呼吸,放慢步調,稍退一步,或暫時離開衝突場景。等到彼此氣消了,再針對是件好好溝通,以及修復親子間受損的關係。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生氣」,「不過我聽你這樣說我,我也很難受。」「我們各自回房間冷靜一下,等沒這麼生氣了再來討論。」

堅守原則,同時包容孩子

我跟孩子互動的過程,大多會事先清楚說明自己的原則,讓孩子有所依循。當他們不小心犯錯或未能遵守約定,因此受罰或無法得到獎賞,產生生氣、難過……等情緒時,我也願意理解和包容,給孩子一點時間和空間表達與安撫自己的心情,再來討論事情的解決辦法。

開頭提到Emma因為忘記領零用錢而哭的事情,後來我們一起制定了支領零用錢的規則:
1.    Emma得自己主動來跟我領(藉此培養她「爭取自己權益」的能力)
2.    每次只能領「當日」的零用錢
3.    要在媽媽講床邊故事時間之前完成

 Emma在客廳哭了一陣子,發洩完了情緒,擦乾眼淚、鼻涕後,便跑來房間問我:「爸爸,那今天開始可以嗎?」。

「當然可以啊!我們一起來做一張支領零用錢的表格,好方便妳記錄每天領取與花用的零用錢狀況。領到零用錢之後就記錄下來。記得每天看一下,就不會再發生忘了領的情況」。我高興地摸摸她的頭,想著:「這孩子在情緒宣洩之後,還能夠思考處理事情的方法,感覺她又長大了不少。」

「那妳這10元要放在哪一個撲滿裡呢?」接著,我們繼續下一個準備工作:找 “存錢的容器”。家裡有一些玩具都有撲滿的功能。四處東翻西找了一陣,她選定阿姨送的粉紅色花布包,回答我「都不要,我要存在這個袋子裡。」Emma果然長大變成小女生囉!除了功能之外,也懂得要有漂亮的裝飾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