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爸爸,我明天要帶1000塊去學校!」上

Emma終於養成儲蓄習慣,我正覺得風浪平穩、天氣美好時,沒想到大浪就來了。

蝦咪?!Emma要求帶一張藍色小朋友去學校
晚上Emma突然告訴我,她隔天要帶錢去學校,而且是1000元。因為今天同學拿了張仟元鈔票給她看,並說明天會帶這個金額到學校,所以她也要帶1000元去。我聽了心裡一驚,擔心是孩子眼花誤判,便追問「鈔票是什麼顏色的?」沒想到她一副理所當然的回答我「是藍色的」。

我:「那妳明天為什麼要帶錢去?」
Emma:「(天真貌)要買東西啊!」
我:「那為什麼要帶1000塊去呢?」
Emma:「因為○○(她的好朋友)也要帶1000塊去,」「(誇張貌)還有人說要帶2000耶!」

聽到這邊,我在內心忍不住OS大喊「Emma該不會交到壞朋友了吧?!」儘管內心已波濤洶湧,我還是佯裝鎮靜、保持好奇心,繼續追問下去。


扭轉Emma的提議–幫助孩子具體化面額1000元的價值

我:「那妳帶1000塊去學校要買什麼呢?」
Emma:「老師說,四年級要辦一個義賣活動。他們會把家裡用不到的東西拿出來賣。然候賣東西賺的錢,會捐給癌症的小朋友喔!」

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後,我開始思考著「要如何讓Emma打消帶這麼多錢去學校的念頭?」於是,開始我們父女倆的攻防、拉鋸戰。

我:「喔!所以妳想帶這些錢去學校,用來買東西,幫助其他小朋友。」
表達對Emma狀況的理解

Emma:「(樂ing)對啊!」

我:「那妳想好要買什麼東西了嗎?」
了解Emma消費目標的設定

Emma:「不知道。」

我:「那妳知道四年級會帶什麼去學校賣嗎?」
探詢消費市場環境

Emma:「不知道。」

我:「那妳知不知道1000元要存幾天呢?」
→ 開始出題,用Emma可以理解的方法,幫助她理解金額的大小。

這一問,讓Emma安靜了好一會兒,仍苦思不得其解。我看她大概一時間不容易回答出來,所以就把目標縮小,慢慢引導她動腦。

我:「那50塊要存幾天呢?」
Emma:「5天。」
我:「那100塊呢?」
Emma:「10天。」
我:「(讚賞貌)嗯!那1000塊要存幾天呢?」

Emma仍舊在這邊卡關,我有耐心的繼續提供線索。

我:「100塊跟1000塊,應該有些關係。」「1000塊是幾個100塊呢?」

Emma在紙上塗塗寫寫,把腦中的算式,用筆展開,試著找出答案。

Emma:「(些許遲疑)10個100。」
我:「那如果1000塊是10個100塊,而100塊要存10天的話,1000塊要存幾個10天呢?」
Emma:「10個10天。」
我:「喔~所以10個10天,會是幾天呢?」

Emma持續在紙上塗塗改改,好一段時間後,終於抬頭告訴我答案100天」。接著她的回答,我故意裝出極度驚駭的表情,高分貝重複著答案「要100天?!」希望藉此突顯達成該天數的難度。

結果………………….,即使得知真的要存很久,Emma還是堅持要帶1000塊去學校,而且指名「要過年紅包存在銀行裡的錢」,而非零用錢累積的那一份。

聽到這一段,我心底忍不住苦笑著「財務心理學說的心理帳戶」原來這麼小的孩子就會有了,對自己辛辛苦苦存的錢斤斤計較,但卻對於壓歲錢這種意外之財就可以花得比較大方,明明一樣都是花1000元但是感覺就是不一樣。

基於私心,我只好換個方法循循善誘,用「零錢袋的金額不足1000元」與「晚上銀行關門」的理由給她軟釘子,再把問題丟回給她「那怎麼辦?妳要不要拿少一點?」「可是妳也不知道要買什麼,那要不要帶50塊就好?」

Emma聽我這麼說,也願意妥協了,讓我發自心底鬆了口氣。

沒想到好景不常,Emma玩了一陣子後,又過來告訴我,「我還是要帶1000塊去」。眼看作戰計畫失敗,我只得回應她「好吧!那爸爸就先借妳,然後明天再去銀行領還給我。」

策略失敗,自我安慰、建立信心
一旁聽我們對話的媽媽,在Emma離開後,終於按耐不住,走近我、小聲的發問「你真的要給她帶1000元去學校?」

雖然方才的攻防戰,我徹底被擊沉。不過稍微整理思緒之後,我還是跟媽媽說:「我們一定要相信Emma,也要相信我們自己,既然花了這麼多心思、時間灌輸她理財的觀念,她應該有辦法可以獨立做出明智的選擇,也不至於把錢都花完。」「另外,在Emma把1000元花光前,還有許多人幫我們把關–Emma的班導師、四年級的老師,我相信老師們也會幫忙注意孩子的動態,不太可能讓這群天真的傻小孩把錢花得一乾二淨。」

這一晚,就在驚訝、不解、挫折、擔憂……等各種心情交雜下落幕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