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把同學的玩具放進口袋,YoYo這樣是「開玩笑」還是「偷]??(上集)

這天,結束工作才進家門沒多久,媽媽就一臉緊張,悄悄把我拉到一旁,轉述YoYo老師告訴她的本日校園事件。

蝦咪?!我家小孩暗槓把郎ㄟ玩具

YoYo小班的的同學帶了健達出奇蛋的玩具去幼稚園,沒想到回家前,卻遍尋不著了。他有點慌亂的報告老師:「我的玩具不見了」。
老師請大家一起幫忙找,可是東翻西找總沒看到。於是老師換了個方式:「有沒有誰拿去玩一玩之後,忘記放到哪邊呢?請大家幫忙想想看。」

問了2~3回後,YoYo才從口袋把玩具拿出來。老師也沒多說什麼,只是把YoYo單獨拉到旁邊口氣溫和的告訴YoYo:「拿人家的東西,要跟人家講喔!」

在Emma身上並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不過YoYo對新東西的好奇心相當強烈,雖然我有點驚訝,但仍可以理解。

謝謝老師沒有以「偷」去定義孩子的行為,畢竟幼稚園每天有這麼多的事情要處理,一堆小毛頭到處嘰嘰喳喳,老師還能夠耐心的以「很中性」的言語及方法回應孩子與家長,真是太辛苦你了,老師將「學校功能」發揮到極致,大感謝老師。


接下來就回到家裡換我們補上「家庭功能」囉!!



「李組長眉頭一皺,直覺案情並不單純」

早在剛返家時,Emma就開心的率先奔上來迎接,接著告訴我「爸爸,我想買健達出奇蛋」。
起頭我還困惑著「Emma怎麼會突然想買?」隨即記起近期帶孩子回家鄉,阿嬤有買給孩子們玩,而Emma也說:「玩具裡附的那張紙被YoYo找到了。」
於是我回答她:「好啊!週末出去玩的時候,我都會給你們選1樣零食,你們如果選健達出奇蛋,爸爸也OK。」Emma聽到後相當滿意,便繼續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後來媽媽告訴我YoYo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我才驚覺「搞不好那張紙不是從奶奶家帶回來的,是YoYo把同學玩具附的紙條帶回家。」

先抱抱、才溝通–身體近了,心也靠近了

過去接受輔導專線志工訓練與服務的過程,督導曾經提醒:我的觀察力相當敏銳,能夠從混雜的事件中找到觸發點。只是有時速度與反應都比來談的民眾稍快一步,對方可能還沒準備好要發現與接受自己的盲點,卻被我點出,使他們容易因為措手不及,而抗拒多做相關討論,甚至否認。

有了這個經驗當回到親子教養時,我每每在跟孩子討論“有犯錯疑慮”之狀況時,都會先放下自己太快的價值觀判斷,抱著他們溝通,順著他們的故事好奇的問下去而非採取站著或坐著的對立姿態。

藉由身體上的“零距離”跟孩子站在同一邊,除了讓彼此更為貼近,也透過親密接觸,縮短了心理的隔閡,降低孩子的防衛心,減少他們緊張、害怕的心情。

接下來,只剩下“等待適當時機出現”……

不急著說破、打斷–人生虛虛實實、實實虛虛,且讓我們繼續聽下去

耐心的觀察了3個小時,我終於等到介入的時機。

飯後YoYo似乎比較放鬆了,便不自覺把健達出奇蛋內附產品介紹的紙條拿出來揮舞、玩耍,我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發問:「嗯?你怎麼會有這張紙?」

在這個緊張、刺激的一瞬間,Emma熱心的湊過來提供解答:「是阿嬤家帶回來的。」YoYo見有人幫他解套,馬上跟進:「對啊!是阿嬤家的。」
插完花的Emma又跑跑跳跳的離開了。

我微笑不說破,順著YoYo的故事,保持好奇心、繼續深入了解。「喔!是阿嬤家帶回來的,那你留很久了喔!是怎麼找到的?」沒想到YoYo就此放棄,另闢新局,「沒有啦!是在學校的垃圾桶撿到的。」

嗯……一樣是真假掺半的故事,但已經比“阿嬤家帶回來”的虛假謊言多了幾分真實性。

意識到接下來的對話,會讓YoYo內心的不安逐漸升高。於是,在我們變成對立的雙方前,我順手把他拉過來,抱在懷中,才接續問他「那學校怎麼會有這張紙?」「有同學帶去玩,這張紙就丟在垃圾桶。」

培養同理心–假設情境,帶領孩子設身處地試想對方感受

我順著故事繼續好奇下去「是這樣的啊,所以那個紙條是你在垃圾桶裡面發現的。」
「不是啦,是在垃圾桶旁邊的地上」YoYo越說越小聲

「垃圾桶旁邊的地上哦??那這樣會不會很像如果你帶變形金剛去學校玩,不小心掉了一個零件,或是玩一玩放在垃圾桶旁邊,結果被其他人撿到,但那其實是變形金剛手上的寶劍,你一定很想把他找回來,對不對?」

我試著從YoYo的立場出發,引導他去思考、體會其他人的心情。

「所以不管你在哪個地方撿到的,如果你沒有看到是他自己丟掉的還是要去跟對方多確認一下,看他是不是真的不要了。」然後他乖巧的點點頭說「好!」

故事未完待續,案情還沒水落石出,真相到底是……?

當YoYo明白“撿到別人的遺落物品,再次確認對方心意”的重要性後,我把話題再度拉回剛剛的故事。

「健達出奇蛋不是有另外一個玩具,那他的玩具到哪去了?」YoYo不設防的脫口而出「對啊!而且那個玩具很好玩,我也想買。」

「對啊!很多玩具看到的時候,你都很想買,因為看起來真的很好玩。」我同理他的玩心之後接著問「那個玩具你有玩嗎?」「有啊。」

眼見機不可失,我立即切入主題。「我聽廖老師講說,好像那個玩具後來不見了,所以他請你們一起幫忙找。那個玩具後來在哪裡找到的?是怎麼找到的?」

YoYo開始有點支支吾吾,「廖老師問了之後,我就從我的口袋拿出來,然後還給老師。」「那玩具玩一玩之後,怎麼會在你的口袋裡咧?」他低頭小聲地說,「我是開玩笑的。」

不批評、不責備,讓孩子有勇氣承認過失

聽出YoYo的話中有幾分心虛了,我嘗試幫他解釋“開玩笑”的行為

「所以你是不是想藏起來,等玩一陣子後才還給他?」
YoYo低著頭小聲地說「對!」

為了減緩YoYo此刻的焦慮,我一樣用同理心來幫助他感受對方的心情。

「有時候我們覺得好玩、藏起來,但是會讓玩具不見的人找不到,而難過想哭。」「就像你把變形金剛帶去學校玩,是想跟大家分享你的玩具,結果被其他人藏起來玩。雖然對方是開玩笑,可是你找不到一樣會很難過,對不對?」YoYo無聲回應,只是點點頭。

「而且,你只是開玩笑,卻有可能被人家說是小偷?對不對?」

「小偷」這兩個字,我壓了好久才說出來,一點都不像我的個性,要不是在張老師有受訓過,我真的還找不到像這種可以在與孩子有良好的互動基礎下,讓他願意承認自己有錯的方法。一方面很努力忍住自己想把整套故事直接說破的衝動,一方面又得努力讓自己順著孩子的話,讓故事有機會用他的觀點繼續發展下去。天人交戰的糾結,真的有點累人!!

下集「別怕!」–陪孩子一起發掘真相,也陪孩子一起想辦法面對


幫孩子確認“被當成小偷的疑慮”是有可能成立後,接下來就是了解他有沒有自己面對、處理這個狀況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