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點啦!!這樣拖拖拉拉的是要浪費多少時間?」小明才幾頁的功課寫了一小時都還沒寫完,東摸西摸一點都不專心,媽媽不禁心急的催促了起來
「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美國的國父富蘭克林也說:時間就是金錢,很多人一個小時都可以賺幾百元了,你這樣浪費時間就等於浪費錢,你有沒有想過?」媽媽氣急敗壞的把古人與美國國父都搬出來,佐證自己立場的正確性,希望能讓小明知曉要把握並珍惜時間!!
金錢的道理
美國開國者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開了一間書店,前面出售書籍,後面是印刷廠。
有一天,一名男子來到書店,看中了一本書要買,便問店員:「這本書的售價是多少?」
「100塊錢!」店員回答說。
「哎喲!真是有點貴咧?能夠便宜一點嗎?」這顧客輕輕叫了一聲,去討價還價。
「不!我們是不二價的,實在不能減價。」店員斬釘截鐵地拒絕了。
看樣子這顧客是很想購買這本書的,拿起這本書,再三翻閱,在書店逗留了好一會。
「你的老闆是富蘭克林先生嗎?他在店裏嗎?」這顧客問店員,原來他知道這是富蘭克林的書店。
「他在」店員說,「他正在後面的印刷廠工作。找他有什麼事?」
「那麼,我可以見一見他嗎?」這顧客說。
這時,富蘭克林放下了工作,從後面走了出來。原來,他是聽見這顧客與店員的對話的。
這顧客說:「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的最低價錢是多少?可否以最低的價錢賣給我?」
「125元!」富蘭克林板着臉孔說。
「125元?剛才你的店員告訴我,是100元的。怎麼現在卻變了125元呢?」
「對的!已經漲了價。」富蘭克林說,「因為你浪費了我的時間,我的損失比25元還要多!」
這顧客雖然嚇了一跳,但還是鍥而不捨要買這書,再說:「請告訴我,這書的最低價錢是多少?」
「150元。」富蘭克林說。
「天啊!剛才是125元,怎麼現在又變成150元!」這顧客更驚訝了。
「是的!到現在為止,你躭誤了我的時間,價值恐怕在50元以上了。你懂得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嗎?」
這顧客啞然,放下150元,拿着書離開。他雖然多花了50元,但假如懂得了「時間就是金錢」的道理,恐怕這是無價的道理,使他一生得益不淺。
金錢化的激勵
父母親在管教時為了讓孩子快一點,經常想到「時間就是金錢」這個諺語,希望他們能夠知道時間的可貴。
如果過分使用,會讓孩子錯誤的將所有的時間都與金錢綁上關係,凡事錙銖必較其利益關係,例如孩子可能反過來跟父母親說:「做家事會花掉我一個小時的時間,那你要給我多少錢呢?」
春嬌覺得小學四年級的小華實在太浪費錢了,請我當家教希望讓小華有基本的儲蓄與理財的觀念,上了一陣子總覺得小華不是很專心,但是每次上課卻又都很準時且不缺課,後來旁敲側擊才知道原來春嬌跟小華說:「只要乖乖聽一個小時的課,結束就給她500元」,連上課都要用時薪才能夠激起學習慾望,實在是金錢化的太嚴重了!!
時間就是時間,金錢就是金錢
金錢是實際的物體,時間是虛擬的概念,一實一虛完全不一樣的東西,無論如何連結總是無法凸顯其原來的面貌與價值,時間有其可貴之處,金錢也有其真實的價值,但是金錢買不到時間,時間也無法換得金錢。
虛擬與實際無法互換但卻經常混用的例子,其他常見的還有,交很多朋友以為擁有友情,買了房子以為就能組成家庭,買很多藥就等於買到健康,買很多書就以為可以得到智慧。
不用錢獎勵,改用孩子的興趣
如果不喜歡拖拖拉拉,希望孩子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完成某項工作,可以嘗試觀察孩子的個性,發現他們喜歡的事物,根據這些事情作為達成結果的獎勵,例如
一. 如果孩子喜歡看電視
那可以試著這樣說:「小明現在是七點,無論你幾點做完功課都可以看電視到八點半,想看長一點時間還是看短一點,自己決定」
二. 如果孩子喜歡上網/線上遊戲/iPad….
「小明媽媽跟你說,你看時鐘現在是七點,無論你幾點做完功課都可以玩線上遊戲到八點半,你想多玩一點還是玩少一點,自己決定」
讓孩子自己練習管理時間,再依其喜歡的事物作為結果的獎懲,這是比較好的方法,盡量不要將「時間與金錢」劃上等號,用久了只會腐蝕孩子的心靈,金錢化了孩子的內在動力!!
附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