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相同,方法不同
我跟媽媽雖然教養的原則相同,都是鼓勵孩子獨立與思考,但方法卻有很大的不同;在家庭中主要照顧者是媽媽,我通常扮演支援的角色,家庭中互相支援很重要,媽媽累的時候,我會接手孩子的情緒,藉著同理與傾聽,讓小朋友把情緒宣洩並穩定下來,鼓勵她們自己找出解決的方法,媽媽則趁機會休息並調整一下心情。
我們並不是一開始就朝這個方向努力,而是無形中建立出這種分工與支援,希望能夠讓我們的孩子,可以透過媽媽的個性學習到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與心事,而在爸爸身上可以得到安定的思考力
媽媽:你彈鋼琴的手應該高一點!!
Emma:哭.....
媽媽:講一下就哭了,這樣要怎麼教,那你休息一下好了(無奈,生氣...)
Emma:哭得更大聲(跑來找爸爸)
爸爸:怎麼哭了?發生甚麼事`?(我在房間其實有聽到)
Emma:媽媽不要教我了
爸爸:所以你希望媽媽教你,
可是媽媽不知道怎麼教你會比較好?
因為當媽媽跟你說的時候,
你會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事所以哭了!!
可是當你哭的時候,
媽媽也會著急難過,好像自己也做錯事了,
你跟媽媽都很愛彼此,怎麼辦??
Emma:那媽媽坐在旁邊陪我練習就好了!!
爸爸:好啊!!你想到一個好方法
那如果你有還沒熟悉的部分,媽媽應該怎麼跟你說?
Emma:那....媽媽先彈正確的給我聽,
等我練習幾次覺得好了之後,
如果還有錯,媽媽再跟我說
爸爸:哇!!Emma很厲害咧!!想了一個蠻完整的方法!!
好啊!!你去跟媽咪說,這樣試試看!!
爸爸的內斂性格,媽媽的外顯情緒
媽媽個性及情緒上比較鮮明,又擔任主要照顧者,常常必須直接面對孩子的情緒,壓力通常就比我大很多,當然在教養方式的表現上跟我會不一樣,加上我的情緒又比較內斂,所以會差別的更大!!
如何讓孩子接受這種不同
Emma哭著過來投訴媽媽不教她時,我通常會有三個步驟
1.抱著她,同理難過的情緒與哭泣的表現
2.等她比較心情比較平復了,再跟她解釋媽媽心裡想的是甚麼,所以會有這樣的情緒表達
3.跟她一起討論如何面對並解決
父母親通常會有不一樣的個性,可能一快一慢,一感性一理性,教養時只要把握住大原則即可,不用刻意要求方法也一樣,而這種自然差異的呈現,可以讓孩子感受原來愛,可以來自各種不同的個性與方法,但不變的都是親情的溫暖!!
這張真得太帥了....超愛!!
回覆刪除應該表框~~哈哈
乾媽疼兒子,呵呵!!
回覆刪除阿妹真的很棒, 很有想法. 當然你這個爸做的很好, 用引導的方式讓阿妹自己去想去找出solution. 像我從小就不用想, follow老爸老媽的話就對啦! 不給想的. 造就了沒什麼想法的我...哈哈哈~
回覆刪除PS. 怎麼聽起來有點complain內????
謝謝啦!!也同時你幫自己整理了一些歷程,水哦!!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