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 星期一

心理學家:爸媽的7個錯誤 會摧毀孩子自信

一般家長都會希望孩子能夠有自信、保持適度的自尊心。研究顯示,有自信的孩子比較不焦慮,在學校表現也更好,更有韌性,與其他人的關係也更健康。但爸媽的哪些做法,最可能適得其反?

美國東北大學心理治療師莫琳(Amy Morin)指出,部分做法可能會帶來惡性循環,讓孩子失去自信,自尊心低落。

以下是莫琳眼中,家長犯下的7個最大錯誤:

1.     讓孩子逃避責任
部分家長認為讓孩子做雜事會給他們壓力,但其實讓他們幫忙家事反而有助孩子成為更負責任的公民,讓他們有成就感。換句話說,叫孩子倒垃圾、洗衣服,都是讓他們相信自己很能幹、有能力的好機會。

2.    不讓他們犯錯
看著孩子失敗、搞砸當然很難受,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在孩子跌倒前防止這一切發生,但不讓他們犯錯,只是搶走了他們學習站起來的機會。

不管孩子是足球大賽前忘了帶釘鞋出門,還是數學錯了好幾題,錯誤都可以成為他們生命中最棒的老師,給他們機會建立強大的心理素質,下一次做得更好。

3.    不讓他們面對情緒
在孩子難過時替他打氣、憤怒時叫他們冷靜是很自然的舉動,但要記得我們對孩子情緒的任何反應,都會大大影響到他們情商與自尊的發展。

你可以幫孩子辨識出情緒是怎麼來的,教他們如何自我控制,讓他們未來能夠以符合社會觀感的方式處理情緒。

4.     縱容受害者心態
「我們沒辦法跟其他小孩一樣一直買新鞋,因為我們家窮」,這種說法會讓孩子相信生活中多數事情超出自己能力的控制範圍,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打造更好的未來,也就是說會降低他們的自信。

不要灌輸孩子受害者心態或誇大他們的不幸,反而應該鼓勵他們採取積極行動(例如賣檸檬汁,存錢買想要的東西),這樣孩子會更自信可以掌控自己的未來。

5.    過度保護
把小孩放在溫室保護可以減少你的焦慮,但不讓他們接受挑戰,有害他們的發展。

你該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嚮導,而不是保護者,讓孩子去品味生命,就算放手再可怕也一樣。這樣你是給他們信心,讓他們有能力處理面對的任何事情。

6.    期待完美
期待高是好事,期待過多就不好了,如果孩子們認為家長期待太高,可能甚至會放棄嘗試,反正做不到。

家長要先設定清楚的長期規劃,再給他們短期目標衝刺,讓他們達到長期目標。

7.    懲罰而非規訓
你要讓孩子知道有些行動會引發嚴重後果,但規訓和懲罰不同。被規訓的孩子知道「我做了糟糕的選擇」,被懲罰的孩子會心想「我是壞孩子」。

換句話說,規訓會讓孩子有信心下次可以做出更好的決定,懲罰只會讓孩子覺得沒辦法改進。(原文)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幸福原來可以學

被譽為「哈佛最受歡迎的心靈導師」,哈佛大學心理學者班夏哈,在企業界掀起一股「幸福學」旋風,包括可口可樂、英特爾等企業,都在學習幸福。他如何教大家重新認識自我價值,並讓企業以「正向領導」,創造更好的團隊績效?


金融海嘯後,暴露出資本主義盲目追求成長的種種弊端,近來西方學者開始出現反思的聲浪:經濟數字是唯一的衡量指標嗎?經濟成長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成長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幸福快樂(happiness),但是大家顛倒了邏輯,」哈佛大學心理學者班夏哈,一語點破資本主義的迷思。大家以為經濟成長就會有幸福感,「其實是先有幸福感,才能夠創造成長。」

班夏哈(Tal Ben-Shahar)被譽為「哈佛最受歡迎的心靈導師」,十年前就在哈佛菁英圈掀起一股「幸福學」旋風。

班夏哈將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的概念,應用到生活與工作,教導學生認真思考什麼是人生的目的、如何珍視自己的優點、發揮積極影響力。結果選修人數創紀錄,超過一千四百人選修,是哈佛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

班夏哈的課程之所以這麼吸引人,是因為他補足了現代人從小到大最缺乏的學習:認識自己的價值、提升生活品質的正確方式。

這幾年,班夏哈的幸福課擴散得更快。在哈佛向全世界開放的公開課程中,他的「幸福學」被瘋狂下載,中國大陸的網站,甚至將二十三堂課全部翻譯為中文。

班夏哈的家鄉以色列,以及墨西哥,都邀請他在高等教育中設計幸福課。金融海嘯後,全球各地企業的邀約更是如雪片般,請班夏哈協助重塑領導信心,包括可口可樂、英特爾、達能(Danone)等,都是班夏哈的顧客。

這位哈佛及企業界最受歡迎的名師,今年六月十八日,將接受《天下雜誌》邀請來台灣演講,首次將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搬到台灣。

釐清目標、認識生活的價值、學習幸福的方法,是大家需要的新學習。下面是班夏哈接受《天下雜誌》採訪的內容精華:

許多人都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要成長、成功,才會幸福、快樂。其實,成功與幸福的關係,正好是相反的。成功不會帶來快樂、更不可能帶來長久的快樂。

實際的情況是,我們是在正向的情緒中,才會感覺更幸福、快樂,所以會更努力、更投入工作,才會創造更好的績效

是幸福快樂,創造成功與成長。如果領導人先提升團隊的正向氣氛、讓部屬感受到激勵,大家就會更願意合作、更有效率,自然就會創造出更好的績效,也就是更成功。

小改變 增加正向能量

這個概念聽起來簡單,但是許多人告訴過我,實際執行上不容易,為什麼?這是大家對於幸福感的另一個錯誤觀念。

幸福感,是細微的感受,提升幸福感,都是從很小的改變開始累積,不會一下看到大幅的躍進。例如我們提升團隊的正向氣氛,不會看到組織大轉型、績效大幅提升。

但是,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了,這些增加正向能量的小改變的影響力。這些小小的改變,累積出的是持續改變的信心。

當我們看到改變的一點點成效、看到一點點成效被肯定,就比較相信改變是可能的,願意更進一步改變。這就像在一片漆黑的隧道中,看到前面一個小光點,就會相信前面的路是走得通的。

養成習慣看進步、看優點

我們要增加幸福感、提升正向氣氛,首先要學習聚焦優點、聚焦正面訊息,並且養成看進步的習慣。

即使是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實際上一定還有些不錯的事情、值得我們高興與感謝的事情發生。我們應該把焦點放在這些正面的事情上,就會慢慢相信,實際情況不像原先想得那麼糟。

我們應該養成習慣看優點、看進步,經常問自己:有什麼好的事情發生?我的優點是什麼?我的部屬有什麼長處?

在每天工作結束前,花幾分鐘想想自己今天的進步、或是開會分享團隊一天的進展,例如爭取到哪些新客戶。

聚焦優點、長處,會讓自己、部屬都覺得被肯定、被激勵,就會提升團隊的參與感與效率,大家更願意承擔、挑戰,團隊表現自然就會更好。

聚焦正面訊息,也與我們解讀的角度有關

我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從小有注意力失調症,學習與工作都相當困難。我從十一歲開始就想成為職業壁球選手,但是我二十歲的時候受傷了,夢想破碎;我進入劍橋大學博士班,竟然被開除了,是人生的一大恥辱。

用不同的角度解讀人生挫敗

這些都是發生在我人生中的事情。但是,如果我換個角度解讀,我的故事是:我的注意力缺乏症是件好事,讓我能夠專注在我真正喜愛的事物上,因為唯有我真正熱衷的事情,才能讓我集中注意力。

我二十歲受傷,無法成為職業壁球選手,但是我因此進入大學、發現自己對心理學的興趣;被逐出劍橋博士班,讓我從驕傲自大變得謙遜,我也因此前往亞洲工作,那是我的美好歲月。

一樣的事件,但是不同角度的詮釋,就成為正面的力量。

靜下來 方向更清楚

我們會忽略身邊正面的事情,經常是因為太焦慮、忙亂、刺激不斷,使得我們無法專注。

打個比方,我們每天的生活,經常像在泥水塘中找東西。我們愈是慌張、躁動,水就愈混濁、什麼也看不見。但是如果我們暫時不動、讓水平靜下來,泥巴也就跟著沉澱下來,我們就看得清楚了。

同樣的道理,環境變動愈大、我們愈是要培養靜下來的習慣,不論是瑜珈、靜坐、冥想、氣功、運動都可以。

養成讓自己排除雜訊、專注的習慣,思慮才會更清楚、對環境的感受會更敏銳。

每天的進步講起來或許很小,但是都是持續進步、快樂的動力。(原文)

耶魯最紅的一堂課:6步驟讓你更快樂

一門教導學生,如何變快樂、更幸福的課程,成為耶魯大學創校以來,最熱門的一堂課。其實不管是校園內,或職業場上,「快樂」成為學生和大人們無止盡的追尋。

當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桑托斯(Laurie Santos)在今年春季班開設「如何變快樂」課程,她大概想都沒想到,這會成為耶魯大學創校316年來最受歡迎的課程。

這門課全名為「心理學與美好生活」(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共有1200名學生選修,一間教室塞不下,還必須開另外幾間教室同步視訊授課。

Quartz曾於一月報導,美國各大學愈來愈多與快樂有關的課程,背後原因無非是美國政治對立愈來愈嚴重,以及外界愈來愈關注,高壓環境嚴重影響社會精英心理健康。

桑托斯說,許多學生期望在苦苦追逐學術和專業成就時,同時擁抱社會連結和生活滿意度,而這門課就是在回應他們的需求。

看更多:芬蘭人為什麼全世界最快樂?

一開始,桑托斯希望課程能幫助學生走過壓力、憂鬱,並跨越心理挑戰。隨後,課程又涉及如何選擇一份有意義的職業,以及人生中想追尋的事物那麼多,如何區分哪些是能帶來豐足成果的追尋,哪些又是空洞的理想?

而需要這些答案的顯然不只有學生,桑托斯的課程紅到校園外,許多媒體都競相採訪這位「快樂學」老師。

桑托斯告訴TODAY:「大人們其實一直在想,怎麼樣活得更好,更快樂。在心理學的世界裡,真的可以找到好答案。」

以下就是桑托斯快樂學課程的其中6個要點:

一、用對的方式利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我們都汲汲營營於某些事物,認為它鐵定能帶來快樂,像是薪水豐厚的工作、完美的學業成績等,但桑托斯說,實際上,當你得到了,你會發覺,你沒那麼享受這些成果。

我們也把好多時間花在臉書和推特等社群媒體上,儘管研究已經指出,社群媒體與憂鬱和焦慮有關。

花過多時間黏著小小的螢幕,我們卻忘了真正讓我們開心的事:真實人生,而在面對面的社交互動,你才可以真正看到人們臉上的緋紅、微笑,或是眨眨眼。「時間富裕」也能帶來開心,你的行事曆上空空的,於是再也沒有什麼擋在「你」和「悠閒」之間。

二、挪出時間表達感激

桑托斯說,一天挪出個10分鐘,想出讓你心懷感激的5件事,就可以讓你專注於值得欣喜的事,並提升你的幸福感。

而怎麼表達感激也很重要,你不能只是機械式的說出「謝謝我的房子、伴侶、小孩,」桑托斯說,「你必須花些時間好好感受,去細想『少了這個,我的生活會變得怎麼樣?』」

人生裡的禮物,通常來自值得你感激的人,所以,表達感激時,真心去想想那個幫助你的人。

三、為某人做一點貼心溫暖的事

舉手之勞做好事的人,倍感幸福。這包含小小的善舉,或是更慷慨的善行。

桑托斯本人最喜愛的一個研究報告就指出,那些把錢花在他人身上的人,特別快樂,因為慷慨捐贈會讓施予者產生「熱光效應」(Warm glow effect)

另一項研究也發現,與陌生人簡單的互動,比方說在捷運或飛機上與陌生人攀談,尤其可以提振心情。研究人員發現,一般人會預設其他人不想跟不認識的人互動。但事實上,簡單的聊聊能為談話雙方都帶來快樂。

四、每天找一些時間「用心感覺」

每天騰出5或10分鐘「用心去感受」,可以讓你更快樂。你可以自己選擇感受的形式,像是冥想、在安靜的地方坐下,或是閉上眼睛感受當下。

桑托斯自己喜歡做慈心冥想(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過程中,她思索著參與她生活的人們,以及關心的人們,然後默默的送出祝福,像是「祝福他快樂、安康」。這樣的祝福,讓桑托斯覺得對親愛的人送出了愛的保護。

看更多:想要更快樂 有一件事你現在就能做

五、大量運動、充足睡眠

運動不僅對你身體好,還可以讓你感到幸福,並減緩憂鬱症狀。

桑托斯還說,另一個快樂的簡單魔法就是充足的睡眠,因為睡眠剝奪會讓心情灰濛濛的。

六、每天練習快樂行為

其實就像健身一樣,你猛然一天做好幾個棒式運動,但後來幾天都不做,並不能帶來什麼效果。

桑托斯說:「你練習了上面所說能帶來快樂的事,並認為如此就能長時間快樂、永遠幸福,但事實絕不會是如此。」

「我真正想告訴學生的是,你絕對可以變得更幸福、更快樂,但這絕非一蹴可幾的」,桑托斯說,有耐心點,要想看到生活習慣發生真正的改變,學生必須每天都要對自己負責。(原文)